高山流水:所谓取舍,适时而定
摘要:作于2019年3月2日
曾有位伟人说道:“不懂得变通的人,往往是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枷锁,束缚了自己的脚步。”
在沙漠中,最能令人绝望的,并不是水果的稀少,更不是物质匮乏的生存条件,而是人们几百年如一日的生存条件,无论资源是缺是盈,他们仍然固守着一套旧习俗,天神给他们带来的机遇却被他们自己变成了铁链,将自己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自己不肯走出去也不允许外界任何东西的进入。
在中国古代,积累了历代农民的经验而产生的二十四节气,人民可以根据二十四气节来判断庄稼何时栽,何时收,古人的诗中更有如“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之类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但也有前人言:“深处未必得种菱。”看似离经叛道,事实上,这才是适时变通的做法,农民也会根据雨水旱涝,夏日冬雪来调整播种的时间,也会根据地理位置、土壤品质来改变所栽植物的种类,若始终固执己见,不懂变通,亦步亦趋地追随前人的脚步,岂不似北方种水稻,南方种麦子,夏天裹棉袄,冬天穿短裙般颠倒黑白,不合时宜的经验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还有一类愚人,在把自己锁起来时,遇见有人拿来了钥匙,还激愤地将人赶走。天神叫来的第一位先知教会了沙漠中的人寻找幸福的方法。叫来的第二位先知则是教导人们如何去享受幸福并且分享幸福,而他们则以为第二位先知是来摧毁成果的人,或许是因为害怕从前那种物质匮乏的生活,却还是在富裕的生存条件下固守着一种贫困的生活方式。固执己见且不听劝阻,往往就是这样的人讲自己一步步逼入绝境。
在各种各样的生存条件下,人们的抉择往往就决定了生存或是灭亡,在沙漠中,有充足的水果却白白让其腐烂是浪费,但想吃多少水果就吃多少则是不顾将来的不理智的做法,若是只图一时的享受,荒芜的沙漠又能坚持多少年的生计。若有第三位先知,若能劝说动那群固执的人民,让他们不要浪费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同时也应提醒他们给后人留下希望的种子,才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生存之道。
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前人的经历给我们留下来丰富的经验,但白云苍狗,我们总要遇见新的困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时而定,开创新的思路。
(文/高溪远)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 潇潇暮雨:七绝-桃花开
- 奕文:人生这座城
- 赵宇轩:七律·何不这样
- 奕文:等花开
- 奕文:远嫁、也同一场别离
- 奕文:心向何方
- 奕文:负了流年
- 奕文:爱着
- 奕文:不可
- 奕文:有你的风景
- 奕文:好景复年来
- 奕文:爱过就是结果
- 江湖游客:画梅
- 奕文:何种相思能与你
- 奕文:仅此生
- 风雨独担:看淡
- 兰陵剑客:杏花天-燕语春分
- 飞来飞去:望江怨.情愁绪
- 赵宇轩:七律·还是种地快乐
- 兰陵剑客:最后一天
- 稻草人:行桨(一分钟小说)
- 稻草人:奶奶(一分钟小说)
- 兰陵剑客:少年游-杏花次第
- 赵宇轩:五律·喝杯酒
- 兰陵剑客:坐看云起时
- 兰陵剑客:浣溪沙-春分以后
- 流泪的石头:狼的爱情
- 一束光:允许一切发生
- 道元居士:我执后的猛然醒悟
- 兰陵剑客:又是清明雨纷纷
- 赵宇轩:七律·等你告老还乡再说吧
- 奕文:奔波何罪
- 悠悠:长相思·春雪
投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