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恚(huì)无言
【原文】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不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1]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2]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提要】主要论述了因情志所致失音证的病因、机理和刺治方法。并具体说明了取天突穴是针刺治疗一时陛失音证的有效手段。
【注释】[1]颃颡口,音杭桑,即后鼻道。[2]重言言语不利,俗称口吃之类。
【白话解】黄帝问少师道有人由于突然忧郁或愤怒,引起张口说话但不能发音,是人体内哪一条通道阻塞了,又是哪种气机障碍而使气不能通行,才导致不能发声,希望听一听其中的道理。少师回答说咽部下通于胃,是受纳水谷的必经之路。喉咙下通于肺,是气息呼吸出入的道路。会厌在咽部和喉咙之间,能够开启和闭合,是声音发出的门户。口唇的开张和闭合,犹如开启言语声音的两扇门。舌体上下前后运动,是言语声音的枢机。悬雍垂,是发音成声的关键所在。颃颡又称后鼻道,声音气流一部分由此通过,协助发声。横骨因舌骨横于舌根而得名,受意识支配,是控制舌体运动的组织。所以,鼻腔涕液流而不能收摄,则颃颡闭塞不通,分气失职,多伴有鼻塞声重。会厌薄小的人一般呼吸畅快,开合流利,所以语言流畅;若会厌厚大,开合就不利,气体出入迟缓,所以说话滞涩或者口吃不畅。如果人突然失音,是因为会厌感受了风寒之邪,气道不利,会厌启闭失权,气机不畅,发声器官功能失调,就形成了所谓的失音证。
黄帝问如何用针刺治疗失音证呢?岐伯答道足少阴肾的经脉,从足部上行,一直联结到舌根部,并联络着横骨,终止于喉间的会厌。针刺治疗时,应当取足少阴肾经上联于会厌的血脉,用泻法重复两次,放血泻其邪气,浊邪才能排除。足少阴肾经在会厌的络脉,同任脉相联结,再取任脉的天突穴进行刺治,会厌便能恢复开合,发声即可恢复正常。
【按语】本文主要阐明暴喑证的刺治法。暴喑多实,取法于"泻"。故要"两泻其血脉","取之天突"。为后世针刺治疗音哑、气逆咽喉诸症,给予了很大启发。
- 化风行万里:蚂蚁负馒
- 化风行万里:云山
- 化风行万里:无题
- 化风行万里:天地龙鳞
- 化风行万里:赞韵染山河集群主
- 化风行万里:一眼望亿年
- 化风行万里:梦一场
- 化风行万里:刀剑如梦回马枪
- 化风行万里:凤求凰
- 灞陵散人:斗志与干劲 赵景贤
- 化风行万里:无题
- 独孤政:侠客行之暂说再见
- 独孤政:侠客行之初论傲骨
- 独孤政:侠客行之中材难予
- 独孤政:侠客行之脚步放缓
- 独孤政:侠客行之友情链接
- 独孤政:侠客行之百花齐放
- 生死簿:白虎归来
- 二师兄:哪些文章会被删除
- 信用城:心中有路
- 信用城:关于收支两条线
- 易乐易独孤政:佛陀的传说
- 独孤政:我是佛陀一滴泪
- 信用城:自由
- 玉蛟龙:《圣人无名》
- 玉蛟龙:只管今世逍遥
- 易乐易:侠客行之一日为父
- 玉蛟龙:山不在高
- 玉蛟龙:山中无老虎
- 玉蛟龙:梦
- 玉蛟龙:阳光普照
- 海之紫•猫:姨妈搬家---高溪远
- 海之紫•猫:收获---高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