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峰愚叟:《信笔谈,话是非》
作者:临峰愚叟    发布于:2023-08-06 15:06:50    文字:【】【】【
摘要:识好坏者有水平,能辨是非者德才馨

是与非,是人们衡量事理的基本尺度。人们对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对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无不以“是非”为标准去加以评判。何是,何非,形成社会舆论,促使社会行为规范,凝成推动人们自觉遵守行事准则的无形力量。

真与假,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差错,真理与谬误,都属是与非的问题。真的、善的、好的、美的、正确、真理,人们称是,无不赞美它,追求它;假的、恶的、坏的、丑的、差错、谬误,均以为非,都反对它,唾弃它。乍一看,识好坏,辨是非,并非难事,然而“看似寻常最奇峭,诚如容易却艰辛”,真正要辨别是非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俗话说:“识好坏者有水平,能辨是非者德才馨。”纵观古今,此言不谬。

楚人卞和,砍柴荆山,见一只美丽的凤凰栖息在青石上。据传“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便认定这块青石是宝贝,于是将它献给国家。楚厉王叫玉工鉴别,被判定是块普通石头,厉王就把卞和当作骗子,砍掉了他的左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说成是石头,再次被当作骗子,又砍了他的右脚。待到文王即位,卞和双脚早残,已无法去献宝,便抱着宝贝在荆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泪流干了,继而便流出血来。文王得知后派使臣去对他说:“天下被砍了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被砍了脚而悲伤,最使人痛心的是宝贝被评定为石头,正直的人却被称为骗子,这才是我真正悲痛的原因。”使臣把卞和接进宫中,文王叫人剖开石头,从中得到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世人把这旷古奇珍,命名为“和氏璧”。几百年后,秦王嬴政又将这稀世之宝琢成传国玉玺,这方玉玺作为政柄在我国袭用了一千六百多年。

卞和的是非观点最是分明。他置身家性命于度外,始终不渝地以国为重;负屈含冤,不为已悲;身遭重创,仍不容是非颠倒:实不愧为一个有见地的真士!文王也不失其聪慧,他识好坏,明是非,国家因之而获至宝,人们称道他也是应该的。厉王、武王却是十足的蠢货,言误国,行殃民,他们的昏聩,不仅使国失瑰宝,而且陷志士怀璧其罪,真正是千古罪人!

是非难辨,难就难在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矛盾。由于现象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以假乱真的情形在生活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的。一个人如无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功底,要想明辨是非,谈何容易!《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故事,就很能给人以启迪。白骨夫人为了捕捉唐僧,知道武取不成,便将真相隐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猪八戒道行浅,水平低,自然是解不透的。白骨夫人惺惺作态,姗姗而来,那呆子见了,连忙笑脸迎上,口称“女菩萨”。美猴王则全然不同,他火眼金睛一睁,立辨真伪,一声断喝:“妖精哪里逃!”掣铁棒便打。白骨夫人虽使“解尸法”一变再变,却始终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惜的是,好人多难,能使敌手闻风丧胆的孙大圣,竟在阴沟里翻了船——他道行高,能耐大,遭人忌妒;他性情直,顶撞上司,得罪心术不正的同事:终于,在受尽紧箍咒的酷刑折麿后,还被师父唐僧逐走了。

平心而论,唐僧的本质并不坏,只是太过愚蠢,易于被假象所蒙蔽。人们恨他(郭沫若诗云“千刀万剐唐僧肉”),在于怒其执迷不悟:为什么硬不听大圣的忠告,偏偏听信那呆子的谎言?世外人法无定法,何以要仗着有观音撑腰便非法而罚?武断逐徒,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人妖颠倒是非淆”,堕入套子,罹难遭苦,活该!

猪八戒犯错误,固然因其才疏学浅,难辨是非真伪,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这呆子妒贤忌能,心术不正。因为忌妒心强,故而谗言谗语,老在师父面前唆嘴;由于心术不正,见到俊俏女子就生邪念,起歪心。由此可见,明辨是非,除了要受学问深浅,认识水平高低的制约而外,还有一个品德问题。品德端方的正直人,是就是是,非便是非;而机心之人却会随心所欲地把实事扭曲,将是非颠倒,于是便有立功遭罚的——卞和、孙行者都是实例;无功得奖者——“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封”就是典型。

当今之世,社会飞速发展,可诸多的反常,也实在是与时下的物质文明不相适应:全心为民,有人诬你沽名钓誉;大公无私,有人说你傻帽;救人者,遭被救的咬定成肇事者;“大贪大盗作报告,小贪小盗上手铐”;嫖赌,被誉为时尚;人贩子,被捧成“长线红娘”……更有暗箱操作者,喜欢意气用事:他们的是非标准随心变幻,他们说是就是,不是也是;他们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古人云:“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明是非,秉公行事,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岂能不为之鼓与呼?

事实告诉我们:炼就“火眼金睛”,明辨是非,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有关修养的教科书也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同时在我们周围存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明是非,辨美丑。这是青少年思想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修养伴随人的一生,青少年当如此,中老年又何尝能例外?

2001年秋于临峰山麓)

20187月入刊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纪实中国》

——国家重点理论自信创新与发展文选

673——674

浏览 (190)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3) | 反对(0) | 发布人:临峰愚叟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6)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7)


Copyright ©2008-2024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