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树: 世界读书日:多音四用看“读”字
作者:太阳树    发布于:2023-12-07 11:56:54    文字:【】【】【
摘要: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体会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趣味,但在嘈杂之中抽取一本书,摸一摸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创作时间2022.4.23.
                                          世界读书日:多音四用看“读”字
       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病毒传播,与“读”字有啥关系呀?!真正认识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你就离真正读懂“读”字不远了!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牛的文字。在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读”字吧!“读”字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有四种用法。
      一、“读”字的最初涵义是“有声念书,先修其身”,这里的先,就好比新冠病毒传播给了A,病毒把A克了,A变易后泼洒出新病毒,继续传给B。从A那出来的新病毒,其实在本质上还是“先”,因为新病毒的本质与最初那个病毒是一样的。
如此这般,从A传B,B传C,C传到N,“先”克掉了N个场域。在这样一个如同“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先”始终不变,什么时候“先”变了,传播可能就中止了,或者转换为另一种“先”继续传播。“由克变易”的过程,在不同的场域间传播着重复发生,然后这些不同的场域就“由-先”连为一条线了。
       二、“读”,篆文=(言,言说)+(賣,"牍",书籍、文书),表示有声念书。造字本义:将书籍、文书上的文字念出声来。古书没有提供停顿的明确标点,念书人判断作者的表达意图,在完整的表达单位结束处略作停顿,叫作"断句"。以句子为单位的语法停顿也叫"句",句子中的语气停顿叫"读( dòu)"。
      三、“读”字有两音四种用法
①动词:将书面文字念出声来 dú。如,读经 读书          读音 跟读 宣读 朗读 诵读    
              读,诵书也。------《说文》
              读,说也。------《广雅 . 释诂二》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诗 . 鄘风 . 墙有茨》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 . 萬章下》
               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庄子 . 则阳》
②名词:古代念书时的语气停顿 dòu。 义项只见于古文
              读,句读。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 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增韵 . 候韵》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 . 定公元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 韩愈《师说》
              后生小子读书未成句读,执笔未免手颤者,已以拾其遗说,高自誉道。------宋 . 陈亮《送王仲德序》
              若读用小点,句用圆点,韵用空圈,似更明晰。------清 .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③动词:看书,阅览书籍 dú。读报 读本 读物          读写    读后感     默读 阅读
④动词,求学,上学 dú。 读大学 读小学 读中学
        四、专家说“读”字
      韩愈《师说》中有句话,叫“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这个读,读作dòu,古人用来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古代诵读文章,短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其实就是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书面上则用点(“、”) 、圈(“。”)来标志。
读,当然大部分时候是读作dú,简化前写作讀,从言賣声。有学者认为賣音yù,与买卖的卖字形相同,但应当不是同一个字。《说文解字》言“读,诵书也”,但我们也知道哪怕经常说诵读诵读,也知道诵和读两个字都有诵读的意义,但是具体来说还是有区别的,诵是大声朗诵或者背诵,而读是看着文章念或者不出声地阅读。
       其实读的本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阅读理解相似,就是分析理解书上文字的意义。《孟子·万章下》中,孟子对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孟子知人论世的主张,诵读他们的诗,理解他们的书,更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句话里的读书,不简简单单是阅读书籍,更是要去理解。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千百年来承载着前人智慧的无非是实物与书籍。书籍贮存着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后人必须通过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季羡林曾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林语堂曾说读书可以让人“开茅塞,除陋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可以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王蒙说读书最大的快乐在于,从书中发现生活,发现自己过去所不理解的生活。金克木说想由读书去读各种世界……这些都是在说读书的收获。
所以读书读书,是要用心去研究去思考去领悟的。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攻读圣贤留给后人的那些诗书,更是要读懂书中或深或浅的道理,体会内涵的思想,感受书中人书外人的喜怒哀乐,领
悟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的确是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内涵,但如果真的是傻乎乎念上一百遍,书中的意味也不一定能知道。一目十行很容易,一本书一个下午就翻完了,但是要从或简单或复杂的句式中,读出道理读出感悟,却并不容易。所以有人说读书和喝茶一样,有的人为了解渴,有的人是品味,茶中三味要细细品,书中滋味也是要用心尝。这层意思早在造字之初就内涵在“读”之中。
      读书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辛劳,沉下心来,俯下身去,需要有所选择有所追求,每个人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味道。宋代杨万里曾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简单来说就是读书必须知味,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这个味,是读书的关键,或者宽泛点说,是读的关键。但是味这个东西,不可捉摸,读不读得出味,和读合不合适的书、用没用正确的读法也有关,勉强读书,只能算是看过书了,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读”过,毕竟读是要去理解的。
如此看来,读,到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时候是主观原因,各人有各人的收获,有的时候则是客观原因。如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是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年龄的大小,经历的多少,当然也影响着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的收获。
      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体会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趣味,但在嘈杂之中抽取一本书,摸一摸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
浏览 (207) | 评论 (1) | 评分(3) | 支持(5) | 反对(0) | 发布人:太阳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6)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5)


Copyright ©2008-2024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