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水:大学 第一章 经述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朱熹重新编排《大学》,分经一章,传十章,此章朱本称“经一章”。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原文】
大学①之道,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④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⑤,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①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使动词用,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德性。
③亲民:程颐说“亲”当作“新”,即革新、自新。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⑤本末: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引申为始末、主次。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
【注释】
①齐其家: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④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一说是屏除物欲。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研究万事万物所表现的形态,认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就可获得新的知识,增长智慧。在智慧的引领下,反观自身,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使内心意念真诚。内心怀着对万物的感念与诚笃,从而使我们对待客观的事物时,能够树立并保持不偏不倚的中正心态。内心固守诚敬,就有了修养品行的基础。有了自身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整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使得天下太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②。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③,未之有也④!
【注释】
①庶人:指平民百姓。
②壹是:都是。本:根本。
③其所厚者薄:当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反加以重视。
④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译文】
上自一国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分先后、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将应该重视的事情忽略了,应忽略的事情却重视起来,想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高智峰批红)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 始麒麟:万物生光辉
- 先天苦竹:望月愁
- 通天建木:绿旋风
- 化风行万里:无题(2025年6月27日)
- 化风行万里:山海情
- 化风行万里:蚂蚁负馒
- 化风行万里:云山
- 化风行万里:无题
- 化风行万里:天地龙鳞
- 化风行万里:赞韵染山河集群主
- 化风行万里:一眼望亿年
- 化风行万里:梦一场
- 化风行万里:刀剑如梦回马枪
- 化风行万里:凤求凰
- 灞陵散人:斗志与干劲 赵景贤
- 化风行万里:无题
- 独孤政:侠客行之暂说再见
- 独孤政:侠客行之初论傲骨
- 独孤政:侠客行之中材难予
- 独孤政:侠客行之脚步放缓
- 独孤政:侠客行之友情链接
- 独孤政:侠客行之百花齐放
- 生死簿:白虎归来
- 二师兄:哪些文章会被删除
- 信用城:心中有路
- 信用城:关于收支两条线
- 易乐易独孤政:佛陀的传说
- 独孤政:我是佛陀一滴泪
- 信用城:自由
- 玉蛟龙:《圣人无名》
- 玉蛟龙:只管今世逍遥
- 易乐易:侠客行之一日为父
- 玉蛟龙:山不在高
投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