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起源于道教,为道教三元节之一。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亦称\"三官\",是以设置三元节,以祈上苍赐福、赦罪、解厄。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上元灯节,节日意义是祈求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为中元节,节日意义是祈求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为下元节,节日意义是祈求水官解厄。也有些少数地方,尤以华南,农历七月十四过中元,相传为宋代中元节恰逢蒙古人入侵,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是以成俗。
晋朝时,佛教蓬勃发展,佛教经典《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传入中国。《孟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求佛祖帮助解救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真的使他的母亲脱离了饿鬼道。见此,佛祖谕:“今后,凡佛家弟子,欲行慈孝,均可于七月十五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为已逝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
因《孟兰盆经》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等教义,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受到当时君王的高度赞扬和重视,遂创设盂兰盆会,引起民间仿效。后又因盂兰盆会与中元节同在一天,民间遂将“节会”一起操办。至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祀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七月半、中元节。
- 兰陵剑客:七绝-红尘
- 江北布衣:檐下的苔痕
- 士加利多:凌霄殿
- 先天苦竹:望月愁
- 通天建木:绿旋风
- 道阳:《落山》
- 悠悠:走过咖啡屋
- 悠悠:江城子·生活
- 悠悠:江城子·生活
- 可可托海:暮色归途(续)
- 扬帆起航:渡情
- 扬帆起航:盛世一瞥
- 可可托海:暮色下的意外(上)
- 可可托海:菩萨蛮·归途谜踪
- 赵宇轩:五律·自在初心
- 兰陵剑客:独白(外一首)
- 兰陵剑客:五绝-浇地
- 赵宇轩:传言玉女·种地人
- 赵先生:我把青春谱了诗
- 化风行万里:无题(2025年6月27日)
- 老杯杯:画地为牢
- 化风行万里:山海情
- 悠悠:西江月·鸟
- 悠悠:江城子·晨
- 芳草:盼绪
- 兰陵剑客:潇湘神-麦收
- 雪莲花:以史为鉴照前路
- 雪莲花:春归
- 赵先生:花语
- 兰陵剑客:眼泪泡软的答案
- 芳草:执念
- 芳草:花韵
- 雅风6702:《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