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金庸《倚天屠龙记》 现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简介
作者:王刚    发布于:2019-01-03 03:45:26    文字:【】【】【
摘要:《倚天屠龙记》为金庸又一部经典武侠小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该书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叙述武当弟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表现众武林豪杰质朴自然,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1961年,《神雕侠侣》在《明报》初战告捷后,金庸马不停蹄地着手创作的便是《倚天屠龙记》这部长篇武侠小说,并从1961年7月6日起开始在《明报》连载。 当时,“神雕”还在收尾,到7月8日才结束,两部小说登在同一版面。他将这部作品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合称"射雕三部曲"。这部巨著于1961年开始在《明报》上连载,历时两年多才完成。1976年作者对此书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2003年,作者对《倚天屠龙记》又完成了一次修订。《倚天屠龙记》一书具有宏伟气势的韵味,它不仅提出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江湖口号,而且所描写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战,更是扣人心弦,波澜壮阔。与作者的其他武侠小说一样,《倚天屠龙记》的语言具有传统韵味,在行行如诗的文字中,寄寓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魅力。
现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香港“大紫荆勋贤”。《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从袁花龙山学堂(现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同年考入嘉兴中学(现嘉兴一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8年,日军攻到浙江,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金庸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并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同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

       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7年11月,应邀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主持讲座,题目为《中国历史的大势》,并出任中大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20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于是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金庸授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鹿鼎记》改编为评书,由“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播讲。

       2016年3月,金庸过92岁寿辰,马云带领淘宝众筹祝寿。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8年10月30日,金庸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

       2018年10月31日晚,金庸先生生前创办的《明报》代表金庸遗属发布讣告,称依据金庸先生生前意愿,丧礼会以私人形式举行。

       2018年11月12日至30日,于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设置吊唁册,供公众作最后致意。[6]

       笔名由来: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当时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

       到衢州中学后,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查理”撰写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在《东南日报》副刊《笔垒》上发表,得到好评。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金庸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闻名遐迩
浏览 (1734)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8) | 反对(0) | 发布人:王刚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6)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6)


Copyright ©2008-2024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