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谨:“黄城”的来历
作者:于公谨    发布于:2022-01-12 17:41:00    文字:【】【】【

随笔
                               “黄城”的来历
                                                    文/于公谨
    喜欢看书,就会看到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也会知道很多不知道东西,也会知道有些人的胡说八道,比如说,就像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工人下岗。忘记了看过什么书,里面对工人下岗是很歌颂,也是说,很有魄力的行为。我知道这个作者是在鬼扯,他根本从来就没有经历过下岗,也不知道什么是下岗,才会这样说;如果是经历过,就没有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毕竟当时,工人的下岗,并不是阵痛,而是痛苦,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向。
    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是现在这样,有着很多私营工厂存在,很多工人都是在工厂上班。很多工厂的效益,很好,并不是累赘,在这个时候,却慢慢地成为了累赘,就成为了不赚钱的代表。这是有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很极端的工厂,才有着下岗的必须,因为工厂根本生存不下去。至于其它的工厂,都是欣欣向荣,并没有什么衰败的趋势。为什么会是这样?根本原因在于,百废待兴。
    也就是说,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好,才会变成这样。不可能会说,没有别的情况存在,比如说工人的投机取巧,比如说三岁孩子上班,也出现过,这是极个别现象,用一句话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了。即使是这样,工厂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逐渐的向前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也就出现了很多其它的情况。就像是工厂,出现了一个被厂长贪污黄了的,而厂长并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什么被抓,那么其它的工厂,就开始仿效,工厂就开始接连二三的倒闭,工人就被迫走向社会,生活就没有什么着落。
    我记得,曾经坐火车去大连的时候,有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列车员,对另外的一个列车员说,我们家就我一个人上班。另外的列车员说,啊?怎么了?女列车员说,下岗了。这个时候,没有男人想要下岗,毕竟都不愿意被女人养着,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接受。要知道,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而不是现在。即使是现在,男人被女人养着,恐怕也会被笑话。而当时,只能是接受。另外的那个列车员说,够难的。
    女列车员说,没有办法,就当是多养了一个孩子。这对他们来说,都是觉得情况艰难,已经不是多养一个孩子那么简单。一个孩子,是两个大人养,而当时却需要的是她一个人养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处境就感觉到很艰辛。这是真实情况存在的。这个是很艰难吗?不是,有比这个更艰难的。比如说,有的工厂,里面是一家人,工厂却黄了,这家人,可能是十个二十个,就只能是接受着,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没有办法吃饭,也不可能会吃饭,就需要想办法开始解决。怎么解决?就是女人出去“卖”。没有办法的事情,可能是其它的事情,都会解决,都可以忍受,唯有吃饭不可能会忍受;可能是大人可以忍受,而孩子却不可能会忍受。当时的瓦房店,是很出名的“黄城”;即使是现在,很多人也会闲谈的时候说起来。这个“黄城”的来历,就是这样出现的。 

浏览 (2119)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2) | 反对(0) | 发布人:于公谨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标签:钉耙文章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0)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2)


Copyright ©2008-2023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