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峰愚叟:《观刈麦》品读分享
作者:临峰愚叟    发布于:2025-07-04 15:22:01    文字:【】【】【

观 刈 麦

品读分享

临峰愚叟

 

观 刈 麦(唐 白居易)

         刈yì:割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hè背,扛,挑)dān(用箪盛饭食;箪,盛饭食用的竹篮子),童稚携壶浆(茶水或酒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烤,烧)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只)(珍惜)夏日长。

(又)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持,拿着)遗穗(散落在地上的麦穗;遣,丢失),左臂悬(悬挂)(破烂)筐。听其(她)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交税)(卖尽),拾(捡)(遗穗)(填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指年薪),岁晏yàn(年底。晏,晚。)有余粮。念此(想到这些)私自愧,尽日(整天,一天到晚)不能忘。

注: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石”在古书中读shí,高官俸禄有二千石者,如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每年五月更是加倍地忙碌。夜里一阵南风刮来,吹黄了小麦,覆盖着田埂。姑娘、媳妇挑着饭篮,小孩子提着茶水,一个跟着一个去南冈给收割麦子的青壮劳力送饭。他们脚下踩着直冒热气的土地,背上被炎热的阳光烤着。力气用尽了也不感到热,一心只顾着要珍惜这长长的夏日,拼命收割。

又有一个贫困的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忙于收割麦子的农人旁边,右手拿着捡来的麦穗,左臂上挂着破烂的竹筐。听着她望着收麦子的农民说话,一听便会为她悲伤。“家中田产为交税全都卖光了,只好捡点儿麦穗来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啊,从来没耕过田种过桑。可每年的官俸却有三百石,到年底都还有余粮。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感到惭愧,一天到晚都于心不安,念念难忘。

 

简析:

《观刈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作者时为盩厔zhāuzhì(今已改作周至,属陕西省)县尉。

这首古体诗,首先描写五月麦收大忙季节农家辛勤劳作的场景,表明粮食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接着描写一位抱着孩子拾麦穗的贫妇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繁重赋税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最后,诗人由农民的辛劳苦痛,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深感愧疚,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高官厚禄者(比如二千石),心安理得;“吏禄三百石”,却能自省自惭。这是,何等胸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秉笔写苍生,为民呐喊。这就是,白居易的民本情怀!

 

 

作者简介:

孙传松 字恒苍,号临峰愚叟。男,1938年生,四川资中兴隆人。  

幼入私学,寒窗五载,改上公学,初中高中而高校,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入省委组织部。19694月,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从四川省委组织部调至军工企业国营467厂,参加三线建设。

重庆江津三线战士,杏坛底层一介布衣。

现为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中华诗词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心潮诗友、重庆市江津区作家协会会员。

浏览 (293)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5) | 反对(0) | 发布人:临峰愚叟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56)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81)


Copyright ©2008-2025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