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海:坐井观月
作者:曹兆海    发布于:2018-10-24 17:03:52    文字:【】【】【
摘要:2018/10/23不必太强求,不必太在意,不必太纠结,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人生,才能超然于物外。

上课铃声一响,喧闹的校园渐渐静寂下来,我不紧不慢地向教室踱去。走到教室走廊里,发觉教学楼天井的西南角上空挂着一钩新月,顿时来了兴致。

搬出椅子,坐着静静地观赏,因为教学楼高大封闭的空间,也让我有一种坐井观月的感觉。

时下的月亮,可以用“冷月”来形容了。外面寒气逼人,也不再像初秋那样凉爽宜人,让人渐渐体味到冷秋的意味。

此时月下的天井小园有点冷寂,花草树木静静地肃立在园中。虽然夜色掩盖了泛黄的树叶,但从树叶的稀疏程度,还是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只是教学楼明亮的灯光,冲淡了月色,不抬头,根本就感觉不到还有月亮挂在天上。不过这一弯新月的光也太温柔了,不像远处全民健身中心的灯光那么刺目耀眼,它们比月儿可要张狂得多。街灯就更嚣张了,色彩斑斓,有的还变化多端,一会儿蓝,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紫......太繁杂,太招摇。而眼前的新月与楼顶翘起的飞檐,定格成一幅中国水墨画。空旷、幽冥、神秘的夜空,给了我太多的遐想。

前一阵子,在小园里独领风骚的桂花,这会就更加低调了。不过看到它,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把我们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此时虽已过了中秋,但我还是体会到了旅人漂泊的孤寂愁苦。

看着天井中伫立着的梧桐树,也让我想起李后主的《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缺月、梧桐、深院、清秋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冷落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哀怨无助。如今,弯月犹在,梧桐依旧,秋虫还是那么不知疲倦地吟唱着......只是物是人非,换了人间。

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这样写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全诗意在表现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月影绰绰,泪眼婆娑,身逢乱世就是这么无奈与痛苦。

只有乐观旷达的苏轼,在承天寺观月时,虽身处逆境,仍是感受到月光的美好,漫步的悠闲,陶醉在空灵澄澈的美景中,达到了忘时、忘物、忘俗的境界。

还是苏轼概括的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尚且有如此宽广的胸怀,何况我们生活在繁荣发展的今天。不必太强求,不必太在意,不必太纠结,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人生,才能超然于物外。

当此时,一人,一椅,一天井,一弯月,一颗恬淡的心,足矣。

浏览 (704) | 评论 (1) | 评分(5) | 支持(10) | 反对(0) | 发布人:曹兆海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7)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7)


Copyright ©2008-2024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