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散人:王定一先生的盛情款待 赵景贤
作者:灞陵散人    发布于:2023-11-24 17:07:45    文字:【】【】【

公元二O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下午,我接到作家王定一先生的电话。

“喂,你好!”

“赵老师你好!明天有时间吗?我想邀你和师姐来家坐一坐。”

“谢谢你!我联系一下,如果她不忙,应该可以参加你的盛宴的。”

“我开车过去接你们。时间定在上午十点,地点你说。”

“好,那就定在纺渭路翠云路口站,即过了新寺十字第一个公交站。”

谁知选择了这个车站,人多走了路,车要过十字路后才能调头。

“今天,我还邀请了一些朋友,同学白胜利,他爱人。还有王君健,同学贾菊兰。邀请了韩棉芳和王西京,他们今天给儿子选媳妇,来不了。”

今天来定一家的有王君健,

王定一,赵景贤,王红利,

贾菊兰,林彩兰,白胜利。

地点是老磨油饼店附近。

王定一先生是一位孝子。

在议论某人嫌养母亲烦心时,他说:

“行孝是做人的根本,自己的母亲都不想养活,缺乏品德、责任、担当。

她住在外地,就是逃避现实,现实是逃避不掉的“。

我拍了他为父亲做的铜制雕像,听贾菊兰和胜利夫人都说像极了。

王定一先生介绍了他父亲的一些情况。

“我父亲在他的兄弟们中排名老十,分家时还没成家,几乎是净身出门,住在亲戚家。由于太穷了,娶妻特别难,最后娶我妈,身体很差,有病。开始生的我姐送给别人抚养。间隔了好长时间才生了我。改革开放后,赚了点钱,我为父亲做的铜质雕像,以记忆父亲山重恩情。母亲的照片由于多次搬家丢失了,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仲由 百里负米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

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很多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王定一给我们介绍这个木刻时说:“装修房子时买的珍贵的木柴下角料充分利用。就选用二十孝之一的百里负米让雕刻了。”作家的心中,认为孝敬双亲是做人根本,是一种义务、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浅移默化的教育。

公娘探母故: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王定一,乡镇企业家。西安灞桥新筑镇骏马人,生于农家,长于农村。初中毕业,返乡务农。曾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赤脚医生,赤脚兽医。20世纪80年代勇立潮头,投身商海,先联合创办新星铸造厂,又与八大弟兄创办游乐事业后创办东海化工厂,西安北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曾荣任政协灞桥区第六、七、八届委员。致富不忘父老,热爱公益事业,多次慷慨解囊,安装有线电视,筹资缴纳合疗医保资金等。曾当选骏马村委会第七届主任,先后荣获党员科技致富标兵,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为母校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设立“王定一奖学金”。

做人,靠心,不靠嘴。

王定一先生用真心待人,

换得了很多朋友、知己。

“我就是一个傻子。

做企业赚了点钱,就造福乡里,做公益事,修路、架电线,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让民众受益。

五块十块的物资用品送给村民,不要钱,可这一送就好几万。饭店遇到熟人,争着结账,药店看到买药的乡党,就抢着付款。”

白胜利夫人林彩兰,是王定一先生的同村人。

她说:

“全村,谁有你的威望高?谁有你的朋友多?提起你,无人不竖大拇指。”

“我有几个特点:

一就是总乐活着,心情好一天都舒坦。

二就是爱胡谝,善于言谈,饭桌上,说些舒心的话,让你吃饱了还能再吃几口,喝足了,还能再喝几盏。

三就是特别爱喝酒。家中总存很多珍贵名酒。今天招待老师,五粮液国窖1573,每瓶都是一千多元。任你选。”

我笑着开了个玩笑:“两瓶都喝吧!”

“那不行,喝不完。说选那一瓶?”

“那就1573吧!”

“你真会选。1573在酒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茅台酒。比五粮液好。”

“我真不知道这些,我是没喝过1573而已。还真让我选对了!”

王定一先生是位重视教育的楷模,他出资三十万,在六十四中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努力学习。

二O一六年九月,学校赠王定一〈尊师重教 造福乡梓〉牑。

“现在他们都是城里人,只有我是个农民。”定一先生自我嘻说。

这是定一先生的书房。闲遐无事时,他仍仔仔细读,让自己灵魂丰盈。

二O二O年,因疫情宅家中,就在这书房,编辑了他的巨作《苟解放》。

《坎坷 大道》书中的每个段落,每一个细节和故事都有着超乎寻常的魔力,让你去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智慧。这本书,处处透着不可言语的禅意,你若读懂此书,哪怕万分之一,也能在红尘中摸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此书影响深远,灞桥区文化体育局,灞桥区作家协会授于〈灞桥文化 特殊贡献〉奖牌。

此等殊荣在灞桥区历史上,只有原下陈忠实先生和浐灞王定一二人拥有。

越坎坷,行大道,就是王定一先生的人生写照。

王定一先生耗资三百万元,踏遍祖国名胜,创作《中国名胜古今楹联》十九卷。

陕西省创意文化协会,西安市诗词协会授于王定一先生〈陕西省 宏扬传统文化 最佳创意奖〉。

〈奉献 传承 情怀〉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定一先生很健谈。

陪我们参观他居室,不停地为我们讲解家中各种雕刻的制作材料和雕刻工艺。

我得到的结论是,豪华!珍贵!

他还遗憾地说:“没有找到合适的金匠,否则给父亲雕像就是纯金的。”

此雕刻,刻出了王定一先生的坎坷路!

犯过私,坐过牢,挑过猪,宰过羊,行过医,当木匠,办过厂,行过善。

七届村主任,党员科技标兵,灞桥区第二个陈忠实。

“坎途子为了梦想,不负韶华,在艰辛的创业路途,不屈不挠,所有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精神物质财富双丰收,由于有创造的财富造福于自己及家人也造福于他人的认知和境界,所以多次慷慨解囊捐赠和设宴款待老师同学及亲朋好友。给你点赞!”(周存香)

“说的很好,真实反映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给你赞美了”(白胜利)

浏览 (166)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4) | 反对(0) | 发布人:灞陵散人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6)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7)


Copyright ©2008-2024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