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静安寺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686号。为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古刹。1983年,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
传说静安寺建于247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但经历代史家考证,此说并不可靠。初建时名“沪渎重玄寺”,建寺者为高僧康僧会。唐代更名永泰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更名静安寺(清代乾隆《上海县志》)。该寺原在吴淞江畔。因寺址靠近江岸,寺基有倾圯危险,南宋嘉定九年(1216),寺僧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今寺址。元、明两代,静安寺屡经兴废。迨至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又有歙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同年巡道盛保修治寺前涌泉等名胜,并于寺东隅建报恩院供僧居,捐田24亩供香火。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静安寺遭兵燹,至同治年间(1862~1874年),仅存1座大殿。光绪初年,大殿塌记。光绪三年(1877年)住持僧鹤峰募捐重建山门和佛殿,因捐资不继,被迫停工,致使佛像戴笠披蓑,受雨淋日炙数年。后由李朝觐、唐景星等人合力劝募,并得邑绅姚曦、浙商胡雪岩等捐助,于光绪六年三月开工续建,次年四月初八日落成。僧鹤峰等勒碑记其事。光绪二十年,住持正生在大雄宝殿左右增建两庑房屋,再次修葺全寺,静安寺渐成现今之规模。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向西扩张至静安寺,租界当局迫令静安寺迁移历代祖师坟墓,并因筑路而拆除寺内大雄宝殿西侧房屋。民国年间,静安寺又几度兴修。民国10年(1921年),沪西一带日益繁荣,静安寺香火旺盛,寺宇不敷应用,僧常贵及绅董姚文栋等,将寺产积余资金,在大雄宝殿以东空地上建l座三圣殿,扩充寺基至5亩。民国34年,回静安寺两边商店林立,山门被遮蔽,住持德悟和监院密迦在原山门东首另建新山门,并由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次年,在新山门前建成1座印度阿育王式石幢,称“梵幢”,以为佛寺标志,并疏浚涌泉,整修全寺殿宇,使之面貌一新。文化大革命时期,静安古寺遭受严重冲击,住持持松法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法器悉被捣毁,僧众被迫还俗,寺舍被占用。1972年,大雄宝殿失火焚毁,古刹废圮。文革后开始修复。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之一。1984年,成立静安古寺修复委员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居士主持按历史原貌修复。是年,市人民政府又拨专款30万元。至1990年,静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的建造,静安寺又一次进行了改造。至1990年,修复工程基本完成。1991年,大雄宝殿重建竣工。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伟壮观。
静安寺在近代由禅宗趋向密教,1947年由子孙丛林改为十方选贤制丛林,即方丈不再由本寺和尚师徒继承,而是向全国招聘,选贤能住持。1953年,当时的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设立真言密宗坛场,复兴了自唐代以来失传的汉地佛教密宗。现在寺院楼上仍设有密坛,挂有甚多曼茶罗。
静安寺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亦是静安区历史发展的源头。光绪二十七年和民国34年(1945年)设置的警区和行政区,均以静安寺命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间,因地利之便,以静安寺为中心构成的交通网络成为沪西城市化进程的起点。民国34年(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静安寺旧有“静安八景”之说。名称源自元末诗僧寿宁编纂的《静安八咏集》,录有著名文人杨维祯等对静安八景的咏颂。元人有所谓“静安八景”,即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垒及芦子渡,历代题咏甚名,今均湮没。寺内还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寺内尚有“云汉昭回之间碑”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光宗赵谆当太子时为学士钱良臣之藏书阁所题,阁毁后移于寺内。
沸井
位于静安寺门口的那口井,俗称海眼,又称涌泉、沸井,位于今静安寺正门之南的南京西路上,以泉水日夜涌出如沸而得名。泉旁筑石栏,四周有铁栅,旁竖阿育王式石柱“梵幢”,题曰“天下第六泉”,据说是苏轼手书。据元代寿宁和尚纂《静安八咏集》中记载:“泉在寺之阳,广袤者半寻。陷若温泉,突沸犹火鼎,俗呼为沸井。有亭翼然其上初,依师将迁寺,以为龙湫,遂定其址。凡岁旱,祷于泉辄应。”可见“沸井”之名早在元代已见于著录。清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记载:“涌泉,在静安寺前,昼夜沸腾,俗称海眼,囗石为井,作亭其上。”又《至元嘉禾志》中记载:“尝有戏浴其中者,深二三尺下,气稍温。苏轼诗:‘蟹眼已过鱼眼生,池内争看第六泉。终朝泉涌常如沸,静安寺外共留连。’”但《静安八咏》中未见“天下第六泉”之记录,后人以为有沸井名在先,而“天下第六泉”之名在后。至于苏轼为此井题名并题诗,清人王文诰编纂的《苏东坡文集》中并无此诗,亦恐是后人附会。
天下第六泉是上海郊外胜迹之一,历代诵咏者颇多。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观察盛保囗石筑亭,名曰‘应天涌泉’”。1874年(同治十三年)重筑护井石栏,并由著名书画家胡公寿题“天下第六泉”。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扩张,静安寺一带划进租界,之后租界修筑马路,第六泉的地下水源被切断,加之随着游人的增加,人们随意向井中抛物的现象极为严重,该井的沸泉景观逐浙被破坏。约民国以后,该井喷泉现象基本消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南京西路改造中,该井被填没。1997年上海筑地下铁路时,锦迪公司承建轨道交通二号线静安寺站,在上海市文管部门的配合下,精心挖掘古泉原址,发现了大量雕像、围栏等文物,现捐存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2009年09月26日,涌泉在南京西路上安下新“家”。当天静安寺涌泉落成仪式在南京西路华山路口举行,为静安寺地区增添了一处地标性的人文景观。
玉佛
为释迦牟尼佛像,供奉于1991年重建的大雄宝殿内。佛像来自缅甸,用整块玉石雕琢而成。玉佛高3.87米,连莲座总高5.4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由于玉佛太高大,奉安时不得不拆除门墙,真可叫“破门而入”了。玉佛的修饰按照汉族传统佛像的样式,面如满月,庄严吉祥,慈和安静。这尊玉佛比著名的玉佛寺中的两尊玉佛要大得多,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玉佛。
41、龙华寺
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镇,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龙华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是说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二是说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三是据宋代地方志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缪所建。龙华寺的创始人是亦是创建静安寺的康僧会。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他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建业(今南京市)。康僧会向孙权宣扬佛法,并通过烧香祈祷,得到佛舍利十三颗,吴王大喜,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吴王孙权的支持下,康僧会在江南一带广传佛教,使吴地的佛教一度呈现出繁荣景象。
唐垂拱三年(687年),皇帝曾赐给龙华寺五千贯钱,四干纱锭,用于建筑圆通宝殿等殿堂,这是龙华寺有殿堂的开始。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龙华夜泊》诗,描写了唐朝龙华寺的景色:“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宋元时期,龙华寺规模有所扩大,佛事繁荣。
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朝皇帝将龙华寺改为“空相寺”。随后又赐给“空相寺”匾额,拨款重修大佛殿、宝塔,新建白莲禅院。可惜元末毁于兵燹,殿堂毁坏,僧众离散,唯龙华寺塔尚存。
明代龙华寺得到全面修复,成为上海第一名刹。永乐年间复称龙华寺。修复后的龙华寺,寺院规模雄伟。“绀殿蕊宫,檐牙复道,近古土木所未有。前辟放生池,筑施食台。其他隐室窈窕,林木翳瑟,遂为五葺第一山。”(清代乾隆《上海县志》)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世宗敕赐“万寿慈华禅寺”匾额,从此龙华寺又称“万寿华禅寺”。但不久倭寇进犯,龙华寺再度遭到破坏。明万历年间,皇帝又敕赐“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匾额给龙华寺,从此龙华寺又得名“大兴国万寺慈华禅寺”。万历年间,寺内新建了阿陀佛殿、轮藏殿、大藏经阁等殿堂。皇室对龙华寺的赏赐是十分丰厚的,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太皇就敕赐大藏经718函,裹金绣袱718张,五彩织桌衣18件,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寻佛1尊,日月宝幡2对,缕金彩结幡10丈,大红锁金友幡2对,宫修五彩西方三圣法华28品,圣像18轴,五彩金供花4朵,五彩对立面龙花瓶2对,供佛古铜器5件,御书承恩堂匾额1座,金印1颗等。明朝皇帝敕赐给龙华寺的藏经、范金毗卢佛像和金印,被称为“龙华三宝”,至今珍藏寺内。
清代是龙华寺的全盛时期。清朝顺治年间,韬明禅师被推举为龙华寺住持。他鼎新开辟,先后修建了韦驮殿、东西照楼、怀香楼、藏经阁等,被称为龙华寺中兴的开山之祖。韬明和尚圆寂后,置塔于龙华寺三圣殿亮度。弟子大壑禅师(又称沛堂和尚)继任住持。据康熙十二年(1673年)张寰辑《龙华志》记载,当时龙华寺主要殿堂有: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圆通宝殿、韦驮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殿、真武殿、禅堂、祖师堂、法堂等,另外还有钟鼓楼、大藏经阁、文昌阁、方丈室、东西照楼、怀香楼、塔院、东轩、三元祠、张方伯祠、五通祠、僧房禅舍等建筑,整个寺院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使龙华寺达到鼎盛。
清代咸丰年间,观竺法师住持龙华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祖,在龙华寺弘扬天台宗,并募集资金修整殿宇。清政府彰其功德,赐给龙华寺一部《清藏》,共730池,现仍珍藏在寺内。观竺法师传法与弟子所澄,所澄弟子有迹端、文果等,都是龙华寺的著名僧人,对维修寺院作出了贡献。
1911年,近代名僧谛闲法师主持龙华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历任慈溪狮子庵、永嘉头陀寺、绍兴戒珠寺、宁波观宗寺、天台山万年寺、上海龙华寺住持,还曾到哈尔滨市极乐寺传戒,他的著名弟子有倓虚、常惺、妙真等。民国年间,在战争中,龙华寺走向衰微。1936年《上海研究资料》记载,龙华寺尚存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方丈室、金刚殿、三圣殿、弥勒殿、伽蓝殿、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罗汉堂、钟楼、鼓楼、客堂、斋房等建筑。可惜1937年大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之中。到上海解放时,已破坏不堪,有毁圮之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开始重建。
现在龙华寺的建筑格局是中轴线排列,有六进殿堂,即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进入山门后,在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三层重楼。钟楼上悬着一口清光绪二十年(1894)铸造的青龙铜钟,同约2米,重达13000斤。“龙华晚钟”被誉为上海八景之一。第一殿为弥勒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龙华寺的名称,就是取弥勒菩萨将在龙华树下成佛之意,所以龙华寺被称为弥勒菩萨的道场,因而建立殿堂供奉弥勒像。第二殿为天王殿。与别的寺庙天王殿不同的是,这里还供奉着一尊天冠弥勒像。第三殿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华严三圣”。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铸造的寺钟。大殿前面西侧供奉着二十诸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大殿后边两侧供奉着十六罗汉塑像,第四殿是三圣宝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内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圣”,中间是接引佛“阿弥陀佛像”,左边一尊为观音菩萨像,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像。与别的寺院不同的是,这里的观音菩萨是男相。第五开展工作丈室,是寺内方丈布教弘法之处。第六殿是藏经楼,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现存的佛教文物还有明万历年间的龙边中篆金印一颗,明代范金毗卢遮那佛像一尊,古代唐人写经一卷,五代刻经一卷,北宋石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明、清佛像约50余尊,还有《碛砂藏》、《龙藏》、《续藏经》、《频伽藏》和《大正藏》等历代多种版本的大藏经。
龙华塔
相传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孝敬父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现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距今也有一千多年历史。1954年,曾聘请了古建筑专家,按照宋代规格修建了龙华宝塔,恢复了宋代旧观。龙华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总高40八米,内室为方形,底层高大,往上逐层收缩,形成密檐。飞檐高翘,檐角下悬铜铃,微风吹过,一片叮呼清脆的铃声。塔顶有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宝瓶,及号称镇塔之宝的“七相轮”。龙华塔耸立在黄浦江畔,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42、沉香阁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沉香阁路29号,是座尼庵,有20位尼僧,是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也是上海唯一一座供奉沉香观音的寺院,为上海市著名佛寺,是老城厢中重点古迹。1983年4月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42所汉族地区重点寺院。
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沉香阁盛于清代,为邑城官员祈晴祷雨之处,上海在未建万寿宫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这里朝贺。因而香火旺盛,誉满上海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排行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之后。1989年为上海佛教协会收回,修复沉香阁和大殿。1992年沉香阁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
今日沉香阁占地2378亩,整个寺院颇具规模,阁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伽蓝殿和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应慈法师纪念堂等。沉香阁前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牌楼,上有沙孟海书题“沈香阁”三字;天王殿中弥勒头戴天冠,右脚置于左脚上,此是弥勒在兜率天修行时菩萨相,为弥勒真身像,与一般寺院大肚弥勒迥异。两侧为四大天王,立姿,与一般佛寺坐姿不同。韦驮双手合十捧金刚杵立于弥勒像背后,也与拄杵姿势两样。大雄宝殿正中为“华严三圣”。中为卢舍那佛,两旁文殊、普贤立侍左右,还有梵天、帝释两天神左右护侍。这种供式也为江南寺院所罕见。其上藻井有348尊小佛,寓含比丘尼348戒。沉香阁是尼庵,有20位比丘尼。“华严三圣”背后是渡海观音,手执净瓶,立鳌鱼上,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
43、玉佛寺
位于上海安远路,上海市著名佛寺,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法师朝五台,历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礼佛后路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成五尊玉佛。回国路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即在江湾镇造庙供奉,称玉佛寺。最早的玉佛寺建在吴淞江湾车站之侧,由慧根法师的弟子本照法师任持。辛亥革命后,寺毁于兵火,仅玉佛幸存。一度以盛宣怀舍殚根路(今维安路)别墅为寺,供奉玉佛。1918年起,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僧人可成法师在今址槟榔路(今安远路)建新寺。经过十年的“躬营奋筑”,相继落成了佛殿、楼阁、斋厨等仿宋寺庙建筑群,使玉佛寺“丹艧觚绫,崇闳壮丽,蔚为巨刹,甲于海上”。玉佛禅寺创始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前后有十一任住持。1945年,为纪念昆明“一二?一惨案”殉难烈士,在玉佛禅寺举行盛大公祭活动,主祭团由宋庆龄等7人组成,公祭后举行游行,影响甚大。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了玉佛禅寺。十年动乱,玉佛禅寺受到巨大冲击,一切佛教活动都停止了,但有几位僧人在寺内,每日以糊纸盒谋生。所幸两尊玉佛和许多珍贵文物都完好无损,是上海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佛教寺院。1978年,玉佛禅寺恢复开放。
现在的玉佛寺,分为前院和后院两大部分。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寺内建筑师承宋代寺院风格,建筑布局整齐,结构精巧,金碧辉煌寺内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方丈室),左右两侧有卧佛堂、观音殿、铜佛殿和斋堂,错落有致。进天王殿,可见三扇朱红大门,本意为“三门解脱”。二进主殿为“大雄宝殿”。内供三尊金身大佛宝殿,后方设“海岛观音”壁塑;第三进为方丈室。方丈室楼上即是玉佛楼。大殿正中供奉的即是慧根法师请回的玉佛坐像,像高1.92米,重一吨,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玉质细洁,造型优美,为释迦牟尼的法相。玉佛两侧橱柜内,珍藏着清刻《大藏经》七千余册。寺庙西侧卧佛堂内,供白玉卧佛一尊。此为慧根法师请回的另一尊玉佛,长96公分。1989年,新加坡信徒又赠一尊大卧佛,长约4米,就供在对面。玉佛寺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玉佛寺里,还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文物,有乾隆版《大藏经》,共178函,1662余,7168卷;民国时期影印的宋代《碛砂藏》、《频伽藏》(即《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日本的《大正大藏经》和《续藏经》及《藏文大藏经》)等。这些卷帙浩繁的藏经,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经典;北朝石雕药师佛像雕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像高23.5厘米,宽11.5厘米,正中为药师佛结趺而坐,高肉髻,脸部丰满,双耳垂肩。右手屈臂上举,作施无畏印,左手手掌朝下,作与愿印。下为方形底座,背后为舟型背屏,上饰以花纹;左右各有一石刻小站佛。雕像石质微黄,细腻如玉。整座雕像构图简洁,技艺娴熟,是北朝石刻艺术之精品;明代枣木观音像。通高150厘米,由整根枣木雕刻而成。这尊观音像,身材修长,婷婷而立,给人一种飘逸的动感,美妙动人。观音双颊丰润,眉目清秀。雕刻者巧妙地运用枣木的自然生成之态,使像的身躯顺着枣树本来的变度略成弧形,观音的头部略向左侧,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衣纹洗练简洁,服饰雕刻精细,显示了明代艺术家的聪明和智慧;清代木雕灵驾山,高约2米,山峦层进,怪石嶙峋,佛、菩萨、罗汉、天王等佛像分布各处,有的骑兽,有的谈笑宴坐,有的读经论道,形态各异。整个塑像涂抹金粉,光彩夺目,反映出清代木雕工艺的出色成就。
玉佛由普陀山慧根法师于清光绪八年到印度礼佛后,路过缅甸采玉雕成。一为释迦牟尼坐像,一为卧像。玉佛寺亦因这两尊玉佛而得名并闻名遐迩。释迦牟尼坐像玉佛被称作“镇寺之宝”。高1.95米,由整块玉石雕琢而成。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作禅定印,表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虑入定,最后觉悟成佛右手自然下垂,手指触地,称“触地印”,表示佛在生前为众生做了种种奉献,修了种种菩萨行,这一切唯有大地作证。佛像脸部丰满,眉如新月,双眼半开,双唇紧闭,含着安详、温和微笑。让人称奇的是,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玉佛总在安详注视着你。这座佛像雕琢精细,佛像的袈裟边缘以及右臂的臂钏上,饰有一百多颗翡翠、玛瑙等宝石,为信士们所奉献。整个佛像晶莹透剔,呈现出安详宁静、仁厚慈爱的神态。
另一尊是卧佛,由一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长96厘米,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手支头号侧卧在红木榻上,与北京香山卧佛寺的卧佛造型相同。表现的是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国郊外娑罗双树下涅磐(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时的状态。脸部神情平和宁静,安详自然,面带微笑。身上衣纹条圆滑流畅,表现出精湛的雕琢水平。
北魏青铜佛像
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所造的释迦佛立像。佛像上身略向前倾,高肉髻、螺发,面部安详慈和,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衣纹平直下垂,线条流畅。佛的背后是火焰纹背屏,上有3尊浮雕坐佛像。背屏后刻有铭文。
- 聚宝盆:星星之火
- 聚宝盆:风走过
- 聚宝盆:为自己服务
- 聚宝盆:折翼的小鸟
- 聚宝盆:眼泪汪汪流下来
- 聚宝盆:举头三尺有神明
- 万户侯:高老庄藏书阁借款规则
- 万户侯:为有活水源头来
- 万户侯:画饼充饥
- 万户侯:高老庄生态园
- 万户侯:三类合理化建议
- 万户侯:实话实说
- 鹅毛大雪:天下无敌---易乐易独孤政
- 鹅毛大雪:天下无敌---易乐易独孤政
- 万户侯:坎坷的路朝前走
- 万户侯:高老庄藏书阁管理策略
- 万户侯:关于火
- 大师兄:赞春风
- 大师兄:入红尘
- 大师兄:衣和衫
- 华为:仙人指路之新手必读
- 大师兄:诺言
- 大师兄:山河社稷图
- 大师兄:消费显价值(2)
- 大师兄:消费显价值(1)
- 大师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 大师兄:新农民
- 灞陵散人:朱子治家哲言(转)赵景贤
- 灞陵散人:走向90岁 赵景贤(转发)
- 大师兄:五星级客服团队
- 灞陵散人:欠安的中国 作者 云禧
- 灞陵散人:人生不易 赵景贤
- 梦城:《卜算子》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