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谨:留不住人才
随笔
留不住人才
文/于公谨
很多人都是纳闷,为什么中国留不住人才?并不是说,外国给予条件好,很多中国人就愿意留下。中国人有一个故土难离的思想,也有一个落叶归根的思想。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都愿意在外国待着,而不是回来。为什么?条件差一些,待遇差一些,可能都是会忍受,毕竟很多人都知道国家情况,也是愿意建设国家,只是依旧不愿意回来。为什么?当我看到,有一个女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墓园工作,也不愿意去外面工作,就有些理解了。女大学生是不愿意接触复杂社会,也是不喜欢搞人际关系,才会是这样做。那些在外国不回来的人,可能是科研人员,他们一门心思,就是搞科研,心思单纯,不会搞人际关系,也不愿意搞人际关系,也不想搞人际关系,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搞人际关系太浪费精力。
中国某些方面,是想要搞好人际关系,而且,有很多时候,是需要会来事,会办事,会做事。就像是前几天,同事刘兵说某一个出名的人,退休了,现在有着很好的待遇什么,是让人感觉到很愤怒的,毕竟退休的人,连写自己名字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却可以官运亨通,无他,会送礼,敢送礼,从底层就开始送礼,也就是说,作为村长,就送礼。我当时是很纳闷,说一个村长,工资有多少?怎么就送礼?
刘兵说存在里面的资产很多,最后都没有,哪去了?征地款项,哪去了?你不知道而已,都是送礼了,然后就开始升官发财。这就是现实。在中国,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怎么可能会升官?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怎么可能做好一个科研人员?即使想要老老实实地做研究,都是不可能,因为某些人会找毛病,就像是管理者,他们就会过来,会进行着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个骨头,说存在就存在,说不存在,就不存在。
这是很多科研人员所畏惧的。就像是一般单位,向来就是会干活的,永远都是边缘化,没有升迁的可能,而那些会来事的,会送礼的,就很快会升官,会紧随领导的脚步。从来不做事情的,一身功劳。这是很具有代表性。他们有贡献吗?从来就没有什么贡献,也不可能会有贡献,有的是研究领导的喜好。领导会喜欢那些不会来事的人?喜欢单纯想要搞研究的人?可能吗?他们喜欢的是,会来事的人,让他们能够得到好处的人。每一个单位都是这样,就像是某些电脑,想要搞科技的,最后被迫离开,而且是被迫道歉,想要搞钱的,捞钱的,打上了民族的旗号,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如果是一门心思搞科技,会怎么样?即使是搞好公司,都会被迫离开;而且,最有可能的是,搞到半路,就可能会被迫离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留住人才,是很难的。即使是有人才,可能也会是变成庸才。清朝末年,为了让国家复兴,派人出去学习,有人就告诉学习的人,清朝人才济济,问题是遇到统治者,就变成了奴才。这是当时情况,我觉得,也是和今天情况有些相似,也不可能说一模一样,恐怕境况也有些相似,不缺人才,问题是,很多人都想要把他们变成奴才。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 奕文:人生这座城
- 奕文:仅此生
- 风雨独担:看淡
- 兰陵剑客:杏花天-燕语春分
- 飞来飞去:望江怨.情愁绪
- 赵宇轩:七律·还是种地快乐
- 兰陵剑客:最后一天
- 稻草人:行桨(一分钟小说)
- 稻草人:奶奶(一分钟小说)
- 兰陵剑客:少年游-杏花次第
- 赵宇轩:五律·喝杯酒
- 兰陵剑客:坐看云起时
- 兰陵剑客:浣溪沙-春分以后
- 流泪的石头:狼的爱情
- 一束光:允许一切发生
- 道元居士:我执后的猛然醒悟
- 兰陵剑客:又是清明雨纷纷
- 赵宇轩:七律·等你告老还乡再说吧
- 奕文:奔波何罪
- 悠悠:长相思·春雪
- 芳草 : 盼相思 2025年3月30日
- 江北布衣:时光信笺里的恋曲
- 江北布衣:爱的模样
- 江北布衣:月光下的恋曲
- 江北布衣:生命的诗意
- 江北布衣:时光里的恋歌
- 江北布衣:爱情,从誓言走向回忆
- 兰陵剑客:画堂春-春日流溪
- 蓝桉: <定风波·骑行志>
- 芳草:乡愁
- 奕文:待丰年
- 奕文:夜思故乡
- 奕文:那年十七岁
投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