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岁月》 鞋·袜·补丁
往时,家乡人脚上穿的一般不外乎两种:草鞋、布鞋。
草鞋分几种,多为稻草鞋。另有棕、麻、布条做成的,身价依次递增。还有以布鞋底做底,仅鞋绑为草鞋样,曰之“鞋耳子”。其为布碎或棉纱做成,花样多种,这种档次最高。草鞋在劳动、走路或其它十分随意的场合穿,凡是“走人家”(红白喜事)、串亲戚是不宜这么随便的。
这种时候大都穿布鞋。
虽然几乎全国所有老百姓都穿布鞋,但做法不同,款式各异,单从这点往往可以估计到主人是何方人氏。
家乡布鞋的特点是有三种“壳子”:棕壳子、底壳子、面壳子。因其有一定硬度而起到固定作用,穿针引线更为便捷,也许其它某些地方也这样操作。
布鞋的样式更多,从而显示“姑儿家”针线活的水平。除了出边底、进边底,大鞋(男)、小鞋(女)外,还有绣花鞋、篮篮鞋、带带鞋、棉鞋等等五花八门,尽出边底的那一道“边”就有几种针脚。
鞋是大姑娘出嫁时必备的嫁妆之一,多至几十双,而且必须亲手做成。婚庆当天,用“抬盒”装载,与所有陪嫁品一起,在喧哗响亮的欢笑声、唢呐声中抬去婆家,一一摆在新房,让客人尽情欣赏,评头品足。
过门之后的“谢媒”,按礼送给媒人夫妇各一双布鞋。长辈生日、小孩周岁、远方亲人归来都时兴以鞋为礼。人到了一定年龄,则要准备寿鞋,和备好棺木、寿衣一样,没人认为不吉利。
袜。可以用钱购买,也可将自家纺成的纱拿去乡间集市加工,只需付点手工费。那时的小集市有一台手摇式织袜机,也是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工具,连台缝纫机都没有。
最具特色的是,家乡穿袜常常是没曾上脚就“翻船船儿”:将袜底从中间剖开,反转缝边。前后易损处以细针密线缝上块半园形的新布,最后合上特做的袜底,保证耐磨耐穿。
袜子穿破之后,剪成长绳,柔软又有弹性,用来做裤腰带、袜带,再合适不过。
补丁,人越穷补丁越多,各种补法大同小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县城的男西裤风行这种补丁:一条新裤没穿之前便在屁股、膝盖处补上四块大圆补丁,还像环形跑道似的车缝几道圆圈,生怕不结实。不知其它地方是否时兴这样,也说不定就是从其它地方学来的。
之所以穿补丁衣是当时的普遍现象,除了穷这个主要原因外,与所用衣料大多为纯棉不经洗、不耐磨不无关系。
- 潇潇暮雨:七绝-登楼
- 兰陵剑客:诗歌二首
- 兰陵剑客:五律-秋分
- 太阳雪:卜算子 秋
- 于公谨:恶意讨薪
- 刘勇:水调歌头▪醉梦入阎幽(词林正韵)
- 潇潇暮雨:七绝-无名花落
- 于公谨: 明朝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于公谨: 雨的思绪
- 太阳雪:临江仙 葬花
- 灞陵散人:奔八路上 赵景贤。
- 兰陵剑客:小河弯弯
- 兰陵剑客:五律-秋分
- 金麒麟:七律•金陵晚秋
- 潇潇暮雨:七绝-无悔
- 潇潇暮雨:七绝-无悔
- 于公谨: 总有人骂艾跃进教授
- 于公谨: 往事的尘埃
- 太阳雪:七言诗 秋愁
- 兰陵剑客:秋分
- 云月:昔日赶集成追忆
- 兰陵剑客:如果没有如果
- 兰陵剑客:提着月光赶路
- 兰陵剑客:五绝-望月
- 太阳雪:清平乐 归来(新韵)
- 于公谨:乞丐
- 灞陵散人:时间 赵景贤
- 临峰愚叟:新中国七五华诞颂
- 灞陵散人:今年秋分 赵景贤
- 兰陵剑客:诗歌二首
- 灞陵散人:什么是永恒 赵景贤
- 灞陵散人:中秋节与秋分 赵景贤
- 灞陵散人:秋分 赵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