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品读分享
临峰愚叟
孙权劝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 掌事:掌管要务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治经:究读儒家经典 涉猎:粗略地阅读
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孰若:…与…比,谁…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迅
以为:认为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刮目:擦亮眼睛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物,不能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来作推托之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让您研究经书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您)只不过应当广泛浏览,懂得历史罢了。您说事情很多,您同我相比谁的事情多?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同吕蒙谈论问题时,(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能韬略,不再是(当年)在吴地时的阿蒙了!”
吕蒙说:“跟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他。老兄怎么这么晚才看清我呢!”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成朋友才告别。
简析:
学而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乃本文主旨所在。
出自本文的成语主要有“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东吴名将吕蒙,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开基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吕蒙自幼失学,文墨不通,不懂礼仪,被人称为“吴下阿蒙”。
立国后,经孙权开导启发,吕蒙发奋攻读。“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吕蒙回答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刮目”,擦亮眼睛。“刮目相待”后演变为成语“刮目相看”:改变老印象,抛弃旧观念,用新眼光看待人。
“士别三日”中的“三”是个虚数,“三日”就是几天,短短时间;“刮目相待”中的“相”是代词,“相待”意为看待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世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称颂人进步神速的名言警句。
作者简介:
孙传松 字恒苍,号临峰愚叟。男,1938年生,四川资中兴隆人。
幼入私学,寒窗五载,改上公学,初中高中而高校,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入省委组织部。1969年4月,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从四川省委组织部调至军工企业国营467厂,参加三线建设。
重庆江津三线战士,杏坛底层一介布衣。
现为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中华诗词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心潮诗友、重庆市江津区作家协会会员。
- 临峰愚叟:”辛词”三首,品读分享
- 芳草:醉 相 思
- 兰陵剑客:五绝-生死
- 始麒麟:陕西愣娃
- 兰陵剑客:一粒尘埃里的暖
- 江北布衣:童年的红枣树
- 兰陵剑客:五律-小暑
- 兰陵剑客:趁着平和
- 赵宇轩:七律·山野村色
- 临峰愚叟:临峰愚叟(孙传松)入编《中国诗词年选》作品截载分享(续)
- 悠悠:月影摇
- 兰陵剑客:五绝-七七事变
- 悠悠:故乡
- 悠悠:半梦半醒之间
- 赵宇轩:七律·如此生活
- 兰陵剑客:齿痕
- 临峰愚叟:临峰愚叟(孙传松)入编《中国诗词年选》作品截载分享
- 兰陵剑客:七绝-小暑
- 稻草人:麻药(一分钟小说)
- 稻草人:好欺(一分钟小说)
- 雪莲花:比目鱼
- 雪莲花:芦荟
- 江北布衣:檐角的雨,窗沿的风
- 临峰愚叟:稼轩词三首品读分享
- 芳草:凄梦
- 芳草:墨 韵
- 芳草:慰梦
- 兰陵剑客:喜迁莺-小暑
- 芳草:忧 思
- 悠悠:城北的花
- 悠悠:小暑
- 悠悠:渔家傲·灵狐戏墨
- 悠悠:余晖